社区卫生服务医源性感染管理制度 -k8凯发会员登录

6643

社区卫生服务医源性感染管理制度

  社区卫生服务医源性感染管理制度

  1. 建立医源性感染管理工作部门或设专兼职管理人员,落实岗位责任。

  2. 建立会议制度,定期研究和解决有关医源性感染方面的问题。

  3. 制订医源性感染的工作规范,对重点部门、重点环节、重点流程、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。

  4. 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的监测管理。

www.pmceo.com-物业经理人

  5. 对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病例,组织流行病学分析及讨论,提出控制措施,防范医源性感染的爆发、流行,并及时上报。

  6. 加强全员的医源性感染相关法律法规、工作规范和标准、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,提高控制医源性感染的能力。

  7. 根据预防医源性感染和卫生学要求,对机构的建筑设计、科室布局进行功能划分,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。

篇2:医院icu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制度范文

  医院icu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制度范文

  1.呼吸机相关性肺炎

  1.1严格执行人工机械通气的适应症,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,早用早脱机,尽量采用无创通气的措施。

  1.2有人工机械通气操作指南、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,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,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。

  1.3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,有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。

  1.4重复使用的呼吸回路管道、雾化器,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要求,每周更换1~2次,回路管道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及时更换。

  1.5联接呼吸机的管道上的冷凝水应及时引流、倾去,并有制度保证。

  1.6定期进作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,在符合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”诊断标准时,应在4小时内获得抗菌药治疗,72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。

  1.7有完整的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。

  1.8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(发病率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)的监测、分析与反馈。

  2.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

  2.1严格执行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症,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,并尽早拔除。

  2.2有留置血管内导管(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和周围动脉导管)的操作指南、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,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,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。

  2.3应用半透明的半浸透性的聚亚安酯敷料,覆盖纱布或覆膜变湿、弄脏时,能及时更换。

  2.4三通锁闭保持清洁,发现污垢或残留血迹时,能及时更换。

  2.5定期进作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,在符合“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”诊断标准时,应在4小时内获得抗菌药治疗,72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。

  2.6有完整的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。

  2.7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(发病率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)的监测、分析与反馈。

  3.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

  3.1严格执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,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,并尽早拔除。

  3.2有留置导尿管的操作常规、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,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,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。

  3.3插管时应注意无菌操作,动作轻柔,避免损伤,正确固定导尿管,并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。

  3.4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脱开。应保持尿流不受阻断的引流。

  3.5不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。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,不接触地面。

  3.6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,尤其是尿道口。

  3.7定期进作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,采集尿标本作培养时,应在导尿管远端接口处用无菌空针抽取尿液,在符合“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”诊断标准时,应及时获得治疗,72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。

  3.8有完整的操作、观察与处置记录。

  3.9有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(发病率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)的监测、分析与反馈。

  4.血液净化(持续动静脉血滤和透析)相关感染

  4.1严格执行血液净化的适应症,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。

  4.2有血液净化的操作指南、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,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,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。

  4.3血液透析机与水处理设备应符合国家产品质量规定的要求。

  4.4严格按照血液透析器及管路产品说明使用,对可重复使用的产品,有严格的操作与检测规范,定期进行病原学检查,有完整的监测记录

  4.5有完整的血液净化所致的相关感染应急管理预案与处理程序。

  4.6透析液的配制符合要求,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、透析液细菌及内毒素检测达标。

  4.7有血液净化所致相关感染(发病率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)的监测、分析与反馈。

篇3:医院icu感染管理制度范文

  医院icu感染管理制度范文

  由于icu病房病人来源广,病情重,是感染高发区,因而icu病房的感染管理与控制程度是临床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,也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。

  1.工作区域划分规范:

  明确清洁区、半污染区及污染区。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后按规定着装,离开病区时更换便装。

  2.人员要求:

  icu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预防感染的理念,了解和掌握感染监测的各种知识和技能,并且能自觉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。

  2.1医护人员进入监护病房时,应衣帽整洁。

  2.2在接触病人,各种技术操作前后,护理两个病人之间,处理大小便之后,进入或离开监护病房时,均应洗手,并严格消毒液泡手制度。

  2.3在保障有效治疗护理的前提下,尽可能的控制人员流动,减少多人参加的大查房活动。

  3.空气净化及环境消毒

  3.1icu监护病房符合洁净护理单元ⅲ级标准。

  3.2喷雾或擦拭消毒:病房内物体表面应用0.2%过氧乙酸或0.05%的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,病床、床头柜、医疗设备及门窗表面每日擦拭1次,地面每日擦拭4次。

  4.设备用物消毒

  4.1感染病人使用的器具与非感染病人使用的器具分开处理。

  4.2呼吸机管路、吸氧面罩,用后毁形并按医用垃圾处理。

  4.3一次性医疗物品,如输液器、输血器、胃管、气管插管、佛雷氏尿管、套管针头、三通管、注射器等用后按医疗垃圾分类放入黄色垃圾袋中,由专人统一回收处理。

  4.4用过的治疗包、换药包及一切无菌治疗用品应及时送到供应室进行灭菌处理。

  4.5止血带、袖带、约束带应一人、一用、一消毒,先浸泡消毒清洗,后晾干备用。

  4.6体温表一人、一用后用流动水冲净,再浸泡于75%酒精内,每日更换酒精一次,每周监测体温表一次。

  5.床上用品终末消毒

  5.1病人死亡、转科、出院后,床单位用消毒液擦拭,床上用品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后送医院洗衣房清洗。

  5.2icu病房使用的清洁用具,如墩布、擦布等,每天使用前后应用0.1%有效氯浸泡消毒,并按不同用途分开放置与使用,不得混用。

  6.微生物监测

  6.1空气微生物监测每月一次,使用空气培养皿进行监测。

  6.2icu病房由专人负责感染控制管理制度的监管。各项监测结果应认真记录、存档,以备日后对感染管理情况与监测结果进行分析、小结、总结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。

  6.3定期或遵医嘱留取病人血、痰等培养,针对不同的细菌培养结果,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和消毒隔离措施提供依据。

  7.对被发现有可疑“传染病”患者时,消毒隔离应做到:

  7.1实行护理单元隔离,保持负压及良好的通气状态

  7.2穿隔离衣进病室,一次一件或在病室门口正确悬挂。

  7.3戴双层橡胶手套。

  7.4正规操作,尤其抽血、静脉输液等有创操作。

  7.5单位隔离,一切物品要放在病人室内处理:分泌物、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1000mg/l溶液混合搅拌,浸泡20分钟后倒入杂用室的池内;针头、输液管路、敷料分别放入屋内双层医用垃圾容器内,进行焚烧处理,并注明“隔离”;被服、隔离衣放在黄色塑料袋内,双层结扎,注明“隔离”及数量。

  8.医院感染监控有重点部位医院感染指标:

  8.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。

  8.2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。

  8.3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。

  8.4血液净化(持续动静脉血滤和透析)相关感染。

篇4:第一医院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

  第一医院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

  一、产房、母婴同室、儿科新生儿病房

  1、产房环境清洁、安静、无污染源,相对独立。

  (1)布局合理,严格划分无菌区、清洁区、污染区,区域之间标记明确,清洁区内设有正常分娩室、刷手间、无菌物品存放间、卫生间、车辆转换处。

  (2)宽敞明亮,空气流通,陈设简单适用,便于消毒。墙壁、天花版、地面无裂隙,表面光滑,有良好的排水系统,便于清洗和消毒。

  (3)凡患有或疑似传染性疾病的病人,放入隔离分娩室,按隔离技术规程助产,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处理。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塑料袋内,密闭运送,焚烧处理;房间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处理。

  2、母婴同室内每张床的适用面积不应少于5.5-6.5m2,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,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.5-1m2

  (1)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,应及时与正常母婴隔离,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,应暂停哺乳。

  (2)产妇哺乳前洗手、清洁乳头。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,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,用后双消毒。

  (3)婴儿用眼药水、扑粉、油膏、淋浴液、浴巾、治疗用品等,应专婴专用,避免交叉使用。遇有暴发流行时,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。

  (4)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,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。

  (5)严格探视制度,探视者应着洁净服装,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。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,禁止探视。

  (6)母婴出院后,其床单位、保温箱等,应彻底消毒或灭菌。

  3、儿科新生儿病房相对独立,布局合理,分新生儿室、重症监护新生儿室、隔离新生儿室、配奶室、淋浴室、治疗室等,区域之间严格管理。

  (1)入病房处设有洗手设施和更衣室,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、消毒、更衣。

  (2)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2.8-3m2 ,床间距不少于60cm,重症监护病房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的2-3倍。

  二、血液净化室

  1、血液净化室清洁、安静。

  2、严格划分清洁区、准清洁区、污染区;设一般病员室、感染病员室(隔离病员室);治疗室设在血液净化区间内;水处理室、储存室、办公室分开设置。

  3、管理要求:

  (1)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。血液透析机定期消毒,严格监测,透析器、管路应一次性使用。

  (2)工作人员上岗前注射乙肝疫苗,定期体检,操作时必须注意消毒隔离,加强个人防护。

  (3)进入血液净化室穿专用工作服、戴帽子、口罩、更换拖鞋、严格洗手。

  (4)透析病人常规进行肝功能、肝炎病原学等化验检查。

  (5)传染病患者血液净化在隔离净化间进行,固定床位,专机透析,采取相应的隔离、消毒措施;急诊病人应专机透析。

  (6)加强透析液制备输入过程的质量监测。

  (7)对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的病人,及时进行血培养,查找感染源,采取控制措施。

  (8)透析液每月进行监测,透析器入口处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≤200cfu/ml,出口液的细菌菌落数必须≤2000cfu/ml。

  三、髓移植病房

  1、病房的清洁与消毒 :

  有病人居住时,层流室及缓冲间的清洁消毒:

  (1)用75%酒精擦拭玻璃、塑料帘、床单位、托盘及角柜等。

  (2)用高效消毒剂擦地面、墙、用具。

  (3)用对病毒有效的消毒剂清洁消毒厕所。

  (4)特别房间每日用紫外线照射1小时。

  无病人居住病房的清洁消毒:

  (1)每日用清水将室内玻璃、墙、塑料帘及床单位、角柜、推车、托盘等擦洗干净。再用含氯的消毒液擦拭消毒。玻璃和塑料帘用75%酒精擦拭消毒。

  (2)特殊房间在病人转出后用乳酸进行熏蒸消毒。

  2、病人进层流室前的清洁与消毒:患者所用的脸盆、毛巾、便盆、镊子罐、 纱布罐、隔离衣等均要高压消毒,每24小时更换一次,患者所穿衣服先用肥皂、清水洗净高压消毒后方可拿进层流室。

  3、工作人员清洁消毒管理措施:

  工作人员需常剪指甲、洗涤更换衣服。进层流室前用肥皂及清水清洗双手,再用0.5%的碘伏擦手消毒,接触患者时戴无菌手套。

  (1)进层流室前需更换分身隔离衣,接触患者时再套上一件无菌隔离衣。

  (2)进二室前换二室专用托鞋,进三室前再换三室专用托鞋,进四室接触病人前换四室专用托鞋。

  (3)工作人员患感冒或其它传染病时不能接触患者。

  4、空调清洁管理措施:

  (1)预过滤器每周更换一次。

  (2)高效过滤器每半年检测一次,监测风速比原风速衰减一半时需更换。

  (3)空调过滤网每周清洗一次,必要时更换。

  四、重症监护病房(icu)

  1、icu病房布局合理,分治疗室和监护区。

  2、空气净化机滤过网每两周进行清洁处理。

  3、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、换鞋、戴帽子、口罩、洗手,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入内。

  4、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的病人分开,特殊感染的病人放入单间,诊疗护理工作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,控制交叉感染。

  5、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、局部护理与消毒,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。

  6、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,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;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。

  7、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、卫生材料及病人使用物品的消毒与管理。

  8、严格探视制度,限制探视人数;探视者应更衣、换鞋、戴口罩、帽子,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。

  9、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,严格消毒隔离措施。

  五、手术室

  1、手术室布局合理,分污染区、清洁区、无菌区,区域间标志明确。

  2、天花板、墙壁、地面无裂隙,表面光滑。

  3、手术室设无菌手术间、一般手术间、隔离手术间;隔离手术间设在手术室入口处。每一手术间设一张手术台。

  4、手术用器具与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,能高压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。

  5、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、消毒,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;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。

  6、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。

  7、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。

  8、严格执行卫生、消毒制度,坚持湿式清扫,每周进行大清扫。

  9、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的数量。

  10、隔离手术病人的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,严格隔离管理。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,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。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。

  11、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,平车车轮应每次清洁,车上物品保持清洁。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专用,用后严格消毒。

  12、手术废弃物装入专用塑料袋中,封闭运送,焚烧处理。

  六、供应室

  1、供应室布局合理,分污染区、清洁区、无菌区,划分明确,区域间有实际屏障;路线及人线、物流由污到洁,强制通行,不得逆行。

  2、供应室周围环境无污染源。天花板、墙壁、地面等光滑、耐清洗,避免异物脱落。

  3、有物品回收、消毒、洗涤、敷料制作、组装、灭菌、贮存、发放全过程所需要的设备和条件。

  4、高压蒸汽灭菌锅必须进行工艺监测、化学监测、生物监测。工艺监测每锅进行,并有记录;化学监测每包进行,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监测;生物监测每月监测一次,合格后才能使用。

  5、灭菌合格的物品应有明显的标志和日期,专室专柜存放,在有效期内使用。

  6、下送、下收的车辆,洁污分开,每日清洗消毒,分区存放。

  7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物品,拆除外包装后,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。按规定使用和处理。

  8、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

  (1)对购进的原材料、消毒洗涤剂、试剂、设备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监督,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消毒供应室。

  (2)对消毒剂的浓度、常水和精洗用水的质量进行监测;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度和初洗、精洗、组装、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;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、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。

篇5:第一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

  第一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

  1、各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,负责本科的医院内感染监控工作。

  2、每日交班时应将本科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做为交班内容之一,在查房或护理病人时,应对易感病人进行重点观察,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医院感染管理科。

  3、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根据流行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,并及时上报院领导及有关部门。

  4、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后,管床医生应认真填写《医院内感染病人上报卡》,报感染管理科。

  5、感染管理科的专职人员应及时对感染病例进行个例调查,保存好有关资料,每月底进行统计。

  6、 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专职人员应对各科上报卡(原始资料)进行登记、核实、统计分析,及时发现漏报病例,将信息反馈到各科室,并协助临床科室寻找漏报原因,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。

  7、对于发生医院感染不及时上报的将列入医疗质量考核。

相关文章

网站地图